2018年NBA选秀内定风波:真相还是谣言?

 2018年NBA选秀内定风波:真相还是谣言?

选秀前的传闻与质疑

2018年NBA选秀大会前,菲尼克斯太阳手握状元签,而亚利桑那大学的中锋德安德烈·艾顿(Deandre Ayton)被视为最热门人选。然而,早在选秀前几个月,就有消息称艾顿的状元身份“早已内定”,引发广泛讨论。

这一传闻主要源于以下几点:

1. 艾顿与太阳的“巧合”联系:艾顿在亚利桑那大学就读,而太阳队恰好位于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,外界猜测联盟可能希望利用“本地明星”效应提升球队市场价值。

2. 选秀前缺乏悬念:相比往年状元人选的激烈竞争(如2017年富尔茨与鲍尔的争夺),2018年艾顿的状元地位似乎异常稳固,几乎没有其他球员被认真考虑。

3. 联盟干预历史:NBA曾多次被质疑操纵选秀结果,例如1985年“信封门”事件(帕特里克·尤因被尼克斯抽中),使得球迷对选秀公正性存疑。

太阳的选择:艾顿是否实至名归?

尽管存在争议,太阳最终仍选择了艾顿,而他在大学时期的表现确实堪称顶级——场均20.1分、11.6篮板,身体素质出色,符合现代NBA对全能中锋的需求。然而,选秀后的表现却未能完全平息质疑。

- 新秀赛季表现尚可:艾顿首个赛季场均16.3分、10.3篮板,入选最佳新秀一阵,但相比同期新秀卢卡·东契奇(探花)和特雷·杨(第5顺位)的爆炸性表现,艾顿的成长速度稍显缓慢。

- 球队战绩未达预期:太阳在选中艾顿后仍未摆脱鱼腩身份,直到2020年引进克里斯·保罗才真正崛起,这也让部分球迷认为艾顿并非“救世主”。

内定论是否成立?

NBA官方始终否认选秀存在内定操作,强调乐透抽签和球队决策的独立性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联盟在商业层面确实倾向于制造话题:

- 本地球星效应:艾顿在菲尼克斯的大学背景有助于提升太阳的关注度。

- 市场考量:相比其他热门新秀(如马文·巴格利、卢卡·东契奇),艾顿的美国本土身份更符合太阳的建队需求。

然而,从竞技角度分析,太阳当时急需内线核心,艾顿的天赋和潜力符合逻辑,所谓“内定”更可能是外界对NBA商业运作的过度解读。

结论:选秀的公正性与商业性

2018年NBA选秀的“内定”传闻虽无确凿证据,但反映了球迷对联盟透明度的质疑。艾顿的状元身份或许并非完全由联盟操控,但NBA选秀从来不是纯粹的篮球决策——市场价值、球队需求、联盟利益均会影响最终结果。

五年后回看,艾顿虽未成为超级巨星,但仍是合格的首发中锋,而东契奇和特雷·杨的崛起则让2018年选秀的“重排”话题持续发酵。无论是否存在内定,选秀的不可预测性,或许正是NBA的魅力所在。

顶部
顶部